当前位置:首页 >娱乐 >打开军校人的“新年日历”

打开军校人的“新年日历”

2024-03-28 21:15:56 [焦点] 来源:蓝琛资讯网

原标题:打开军校人的新年日历“新年日历”

社团活动中的刘践志。 图片由本人提供

教学演练中的打开户盼鹤。 杨  柳摄

课题研究中的军校命与运罗森泽(中)。 刘志强摄

新年致读者

■卫雨檬

清晨,新年日历新年第一缕阳光洒落窗前,打开温柔地照在桌面的军校台历上。翻开2022年崭新的新年日历一页,我们如约与你相见。打开

过去的军校一年,在中国军校的新年日历舞台上,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绽放的打开青春——

教室里,学员们自信地表达着自己的军校观点;训练场上,他们挥汗如雨,新年日历向着一项项纪录发起冲击;实验室里,打开他们全神贯注于眼前的军校各种仪器和数据;众人瞩目的报告厅内,即将走向部队的准军官意气风发……时光,赋予军校人追梦的力量。日历翻过的每一页上,都记录着他们奋力拼搏的样子。

过去的一年,在《中国军校》的版面上,我们定格那些充满欢笑和热泪的时刻——

新训季,穿上军装不久的学员们,在3000米终点线上喜极而泣;第八届国际学员周期间,我军11所陆军院校与12国外军院校学员在“云”上相聚,中国军校学员灿烂的笑容里,展现着自信与担当;毕业时节,拭去眼角的泪水,年轻的学员们背上行囊、共赴山海,坚毅的眼眸中闪耀着光芒……时光,带给我们成长的感动。日历上每个周二,我们用一张张版面见证军校人的成长与蜕变。

回眸2021,感谢每一名《中国军校》读者的守候与关注。站在2022年新的命与运起点上,我们将继续奔跑在中国军校的田野里,带来更多新鲜、专业、深度的报道。我们也将一如既往用心记录,让奋斗的诗篇和青春的乐章点亮平常生活,陪伴大家共同成长、一起追梦。

迎着朝阳出发,新的一年,愿我们怀揣温暖勇敢前行,在新征程上遇见更好的自己。

“我要努力站在世界舞台上”

■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学员 刘践志

“中国蓝盔,我心中的梦!”打开2022新年日历,翻到10月的那一页,我在空白处写下了这句话。

进入新的一年,对大四的我来说,意味着离开校园的日子越来越近了。不舍之余,我的内心更怀有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。迈向下一个阶段,我距离梦想更近了一步。

今年,又一批优秀的中国维和军人会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担当。我的新年愿望,就是参加并通过预计在10月份举行的选拔考核——带上蓝色头盔,成为一名维和军人。

2017年6月,高考失利的我决心再战。复读时,电视上一条有关维和军人的新闻,让参军的种子深深扎根在我心里。为了练好身体,我坚持每晚跑3公里,一年间体重下降了20公斤。在学习上,我把遇到的错题一字不落地抄下来,整理了一本又一本错题集……最终,我考上了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,成功迈出了圆梦的第一步。

如今,在我的书柜里,《联合国决议草案汇总》《实战口译技巧》等书籍整齐排列着。它们陪伴我走过了许多“海棠花未眠”的夜晚,也见证着我在军校努力学习的历程。

2019年的秋天让我难忘。凌晨2点,我从书桌前惊醒。桌上台灯微亮,面前的翻译手册用铅笔写满了注记。“睡过了!睡过了!”我跑到卫生间抹了把脸,赶紧回到书桌前继续学习。

这是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期间的一个夜晚。作为解放军代表团最年轻的翻译,面对陌生的赛程规章和未知的翻译事宜,我白天上课培训,晚上加班补习,一有空就去请教专家。那时的我,就像一颗破土而出的种子,一边用汗水浇灌,一边努力汲取养分。

“自信、自律、素质过硬,我要努力站在世界舞台上,为中国军人争光!”我暗暗下定决心。

刚入校时,我曾遇到一位在生活和工作上给予我帮助的班长。同样拥有维和梦想的他,是我的榜样。他军事素质过硬、专业技能顶尖,并于2019年经过层层选拔,顺利戴上蓝色贝雷帽,成为中国维和部队的一员。

“践志,我等着你!”临行前,他的鼓励给予我莫大的力量。如今,我也面临毕业。4年来,我不断努力缩短现实和梦想的距离。

从大一时扔手榴弹不及格、单杠一个也拉不上去的“问题人员”,到毕业联考时“全优”通过,那些不为人知的夜晚里,是繁星陪我共同度过。

为了提升能力,我积极参加学院的演讲、口译、辩论等比赛。在模拟联合国比赛上摘得桂冠的那一刻,收获的喜悦令我更加自信。我不断挑战自己,只为心中的那个目标。

去年过生日时,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——正在国外维和的班长,寄来了维和部队的蓝色臂章。手中拿着那个臂章,我深知它有多么重的分量。

今天,我把臂章郑重地放在日历旁,用心中梦想指引未来的方向。为了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维和军人,我将一直“践志”,向梦想奔跑……

(王孟繁 整理)

“我要讲好第一堂课”

■国防科技大学文职教员 户盼鹤

翻开2022年崭新的日历,我最期待的就是3月份的正式开讲。

现在,距离我通过《信号与系统》课程试讲验收,已经过去一个多月。

“讲课的风格很好,能激发学员的兴趣……”当天,收到专家教授们这样的评价,我心里的石头一下子落了地。

在国防科技大学的8年里,我一直从事雷达方向的科研工作,从未正式给学员讲过课。为了通过课程试讲,我付出了很多努力。

《信号与系统》是一门经典课程,开设几十年来,一直是电子科学与技术、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多个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。老实说,讲好这门课对我而言并不容易。这门课理论概念多,与工程实践、岗位任职结合紧密。在讲授中,除了要让学员们掌握基础知识,更要注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起初练习时,我不太好意思邀请学员来听课,就对着空气讲;等到慢慢熟练起来,我就把爱人请到教室来,让她听课;再后来,我邀请学员和专家老师来点评。通过不同风格的督导专家指导,我开始能够掌控授课的节奏,也渐渐敢跟专家们进行眼神交流了。

然而,第一次教学团队试讲,现实给了我一记“闷棍”——专家们对教案评价为不合格。

“教案要做到什么标准?就是假如教室停电了,依然能把这堂课讲好。”罗鹏飞教授告诉我,所有的辅助手段都是锦上添花,想上好一门课,必须从打磨开始。

“首战”失利,我并没有气馁,反而激发了我的斗志。

上大学前,我的语文老师送给我一句话——“腹有诗书气自华。”放在当时,我理解这是在夸奖我。现在,我觉得这句话更是在提醒我——要想站稳三尺讲台,自信地讲授知识,肚子里必须得有足够的墨水。

随后的日子,我尽可能地吸收知识、完善教学,为站上讲台做好充足准备。平时科研任务较重,我就利用周末时间预约教室练习讲课、板书。每周固定时间,安成锦副教授都会约我到办公室,逐一梳理知识点。每次和吴京教授走在校园路上,我都会请她传授教学方法和技巧。吴老师也经常鼓励我,帮我树立信心。

今天的军校学员思维活跃、接受能力强,再加上前沿知识不断更新,自然对课程提出了更高要求。于是,我开始尝试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。我设计的“灵巧型雷达信号处理系统”在学员中广受欢迎,实物操作演示令大家产生了浓厚兴趣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我终于通过了学校的试讲验收。我深知,拿到“通行证”只是第一步,要实现科教融合、教学相长,打造创新精品课程……我要走的路还很长。

去年教师节,我和同事去看望易晓东教授。年过百岁的她,谈到自己学生时特别开心,还拿出了合影给我们看。令我没想到的是,照片上的那个学生,竟是我的博士生导师!看到易教授脸上的笑容,我感受到了教育这项事业的快乐。

对我而言,这快乐的原由并不是通过阶段性考核和试讲验收,而是学员解出难题之后的欢呼,是两代师生间那一张泛黄的合影……

两个月之后,我就要给大家上课了。这是新学期《信号与系统》的第一堂课,也是我走上讲台的第一堂课。希望学员们能爱上我的课,将这份简单的快乐传递下去。

(董 鑫 整理)

“我要跑赢时间”

■空军工程大学学员 罗森泽

跨年夜钟声响起,夜航的飞机在空中划过绚烂的轨迹。那一刻,我在心里立下了自己的新年“小目标”。

“立项了,立项了!咱们的科研项目终于立项了!”2个月前,听到这个消息,正在实验室埋头忙碌的我一下子激动地站了起来。

我来自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。从一进入这个专业学习,我和同学们都深知,自己肩负着托举共和国战鹰的使命。我之所以报考军校,是因为我的爷爷是一名上过战场的老兵。

“当年我们抗美援朝,行军的队伍被敌人的飞机无情轰炸……当时我们就希望,咱们以后也能有厉害的飞机在天上飞。”爷爷的话常常回荡在我的耳畔。

进入空军工程大学后,我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报国方式。2021年,走下全军军事建模赛场的我,在研讨资料时,了解到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航空装备履历追溯系统。我突然想到,也许这会对武器装备效能的发挥和综合保障的信息化有所贡献。

之后,我向教员请教相关事宜。在交流中,教员建议我尝试着把想法落地为课题研究。

于是,我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。项目背景考究、专业理论支撑、前沿技术支持……每一个环节对我来说都是崭新的。那段时间,我在学校图书馆、实验室研究技术路线,每天加班到深夜撰写项目申请书。

终于,我得到了课题成功立项的消息。寒风扑面,我内心里却燃烧起热烈的火焰。第一次将书本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,我既有压力又充满期待。

面对全新的领域,我系统学习了《区块链技术与应用》等专业课程。理论知识学习起来枯燥乏味,我硬着头皮“啃骨头”。通过与战友们的团队协作,我们小组成功研制出了第一款软件。

然而,在关键技术验证上,我们设计的程序出了问题。时间紧、任务重,我不禁有些泄气。团队里小伙伴鼓励我说:“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!”于是,我们重新进行检查、修复,直到凌晨3点才解决问题。接下来的验证,我们成功在课题的第一阶段实现了突破。

回想我们的每一次前进,都是在不断试错中总结出来的。还记得在小组推进会前几天,我按照设计思路解决问题,但是已经攻破的故障点又重现。经过之前种种事情,我深知挫折并不可怕。第二天,我像往常一样“钻”进了实验室,继续努力突破技术壁垒。

我负责的平台搭建获得专家的肯定。站在答辩会场中央,全场的掌声令我激动不已。会议结束后,教员竖起大拇指跟我说:“在这个领域,你已经走在了同行人的前列。”

当下,我们正处于项目计划的第二阶段。我承担着专利生成任务,准备冲击人生的第一项专利。在一次次研究、一天天实践中,我逐渐找到了努力的方向。

“发令枪已经响起,我的对手是时间和自己。我要跑赢时间,也要战胜自己!”在日历上圈出2022年11月课题结题答辩的月份,我抬头望向夜空最亮的那颗星,心中的信念清晰而坚定。

(刘槟赫 整理)(读者 卫雨檬)

(责任编辑:知识)

    推荐文章